在接連虧損三年后,呷哺集團終于盈利了。
港交所“連鎖火鍋第一股”呷哺集團發布的中期業績公告顯示,上半年呷哺集團營收28.46億元,同比增加32%。凈利潤212萬元,同比扭虧為盈。按照品牌劃分,呷哺呷哺營收增長29.5%至13.77億元;湊湊營收同比增長36.8%至14.01億元。
呷哺呷哺2023年中期業績公告
強勢回歸,挽救頹勢
呷哺集團今年新開的餐廳超過140家,包括呷哺呷哺、湊湊、趁燒等品牌。
對于此次業績扭虧為盈,呷哺呷哺表示,主要是由于疫情管控措施的取消,集團旗下餐廳客流量增加,經營好轉,上半年開店迅猛,而且集團餐廳網絡成功南下擴張,在營餐廳總數由去年的1008間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1094間等;同時,由于2023年一季度的周年慶儲值活動讓利約1.9億元,中高檔品牌定位的湊湊為維持市場份額,采取了多項積極的營銷活動,致使上半年集體利潤被稀釋。
呷哺呷哺正式成立于1998年,2014年12月上市,至今已走過20多年的歲月。作為一家已經上市9年的老牌餐飲,近幾年來,呷哺呷哺遭遇了“中年危機”。
財報數據顯示,2018年至2022年,呷哺呷哺收入分別為47.34億元、60.3億元、54.55億元、61.47億元、47.25億元,凈利潤分別為4.63億元、2.88億元、183.7萬元、-2.93億元、-3.53億元。近五年來的凈利潤處于一直持續下滑的階段,且于近兩年出現了虧損。
疫情之后,呷哺呷哺強勢回歸,其轉危為安的業績也契合了今年餐飲行業整體復蘇的大趨勢。
那么,扭虧為盈的呷哺呷哺具體都做了些什么呢?
多品牌發力,開辟第二增長曲線
上半年打贏的這場“翻身仗”,呷哺集團旗下各品牌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。
今年上半年,呷哺呷哺品牌營收13.77億元,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9.5%。其中,同店銷售增長29.1%,翻座率從去年1.9增至2.4。
在業績提升方面,今年呷哺呷哺主要發力的兩大方向,一是啟動“東擴南進”的擴張戰略,通過擴張新模型提高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;二是通過數字化營銷、布局新消費場景、創新產品等七大舉措提升客流,拉動業績新增長點。
圖片源自呷哺呷哺官網
截至7月底,呷哺呷哺已經新開了超100家餐廳,主要聚焦東南沿海城市,擴張迅速,平均每12個小時開設一家新門店。據呷哺集團官方稱,他們今年擴張的新模型采用的是“輕資產、高回報、高坪效”模式,餐廳面積從200平米調整至150平米左右,投資回報周期控制在14個月以內。
新店業績方面,呷哺呷哺上半年平均翻臺超過4.65翻。以上海為例,呷哺呷哺在上海今年新開了17家餐廳,開店首日平均翻臺超10翻,平均等位時間超一小時。此外,呷哺集團以總部為牽頭,多品牌與頭部主力商業地產強強聯合,打造高質量的新店形象,地產合作伙伴包括華潤、中糧地產、中海地產、恒隆地產、龍湖地產、合生地產等。
在打造業績新的增長點上,呷哺呷哺還在數字化營銷、布局新消費場景、創新產品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。呷哺呷哺開發的下午茶新品,補足了非正餐時段供應的產品,為品牌布局全時段餐飲模式提供支持。
湊湊品牌也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俗的業績。上半年實現營收14.01億元,同比增長36.8%。
其實湊湊在今年二季度開始,就陸續推出了區域定制化的高性價比產品組合,例如半份菜、夜宵外賣套餐、高峰節慶套餐等;在外賣平臺雙推出中杯茶飲,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性價比及更多元化的選擇。
同時,借助呷哺集團周年慶活動、暢吃卡等,湊湊迅速擴大會員基礎,并通過更有針對性的營銷活動和宣傳提升復購和會員粘性。湊湊還組織了暑期推書大學生客群專屬活動,培養潛在客群。
在餐廳運營成本結構上,湊湊也積極做出優化,通過更合理的排班體系、更科學的新店運營方案,提升用戶的用餐體驗、優化單店盈利模型。
在布局選址上,湊湊一直在拓展新的城市,在一線城市繼續加密布局的同時,謹慎選擇入局下沉市場,打造第二增長曲線。湊湊今年截至目前已新開了超30家餐廳。
呷哺呷哺的湊湊餐廳營收占比的上升,說明了中國消費者對于高品質食材的剛需度在提升。整體來看,未來的火鍋甚至整個餐飲行業都會往高品質的方向發展。
呷哺集團跨界推出的歡樂燒肉品牌——趁燒也在穩步發展中。今年上半年,對餐廳的選品、外擺區、營業時間段都做出了優化調整。目前一共計經營了6家餐廳,分布在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杭州等地,新的門店也計劃陸續登場。
積極拓展港澳臺及海外市場也被呷哺集團提上了日程——今年年初正式成立了港澳臺及國際事業部。截至目前,在這些地區范圍內一共經營了15家餐廳。呷哺呷哺中國臺灣首店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和大家見面,呷哺呷哺中國香港首店也將在9月正式開業。呷哺呷哺和湊湊品牌都在快速拓店中。
拓展舊品牌、創造新品牌、不斷擴大市場份額的呷哺呷哺,你的福氣還在后頭。
參考資料
⑴《呷哺呷哺摸著海底撈過河》
⑵《呷哺呷哺:上半年營收提升32%至28.46億,期間盈利由虧轉盈》
⑶《呷哺集團上半年營收增32%新開超140家餐廳》
⑷《呷哺呷哺連虧三年終于回血,但仍困于“三重混亂”》